內(nèi)容簡介:造成孩子厭學的因素有很多,有時候是孩子本身的問題,有時候確實學校家庭留下的后遺癥,那么外界那些因素可能造成孩子厭學呢?
已邁入二零一三年的后半段了,當今社會獨生子女已屬普遍,許多家長對孩子期望值過高,不顧孩子的實際情況,用“神童”的標準去要求孩子,強迫孩子學外語、背詩詞、彈鋼琴等等,一旦孩子達不到他們要求的標準,動輒嚴厲懲罰,使孩子心靈受到傷害,同時對學習產(chǎn)生反感,甚或與家長對抗,有的還發(fā)展到因喪失生活的信心而輕生。
單親家庭或留守兒童缺少正常關愛。有些學生因父母離異或外出打工等原因,缺少父母的關愛、教育,放任自流,沒有正確方向的引導,性格孤僻,學習的積極性受到壓抑,從而產(chǎn)生厭學心理。
教師“厭教”課堂沒趣味,學生受影響學習沒興趣。教師態(tài)度不正、不民主、盛氣凌人,學生厭煩這樣的老師,進而不愿聽他上課,厭學這一學科;教學內(nèi)容不豐富,講課照本宣科,聽了收獲不大,聽著沒勁;教法不活,滿堂灌,填鴨式教學,不管你愿不愿聽,講了就算;學生課業(yè)負擔重,壓力越大,厭學心理越重。這樣的教學,學生像受罪,他怎能不厭學!
學校評價體系不夠完善,量化學習成風,不考慮學生的情緒反應。在傳統(tǒng)教學體系中,要是沒有分數(shù),教師就像一個陷入敵陣而失去戰(zhàn)斗力的士兵一樣束手無策。“合作教育學”提出嘗試不給學生打壞分數(shù)或不打分數(shù)。他們堅信懶惰的學生比想象中要少得多,只有在兒童遇到了力不勝任的學習任務時,他們才會變得懶惰起來。并提出對于思維能力和學習成績處于低水平的兒童,起決定作用的,不是分數(shù),而恰恰是“自尊心”。一旦兒童的學習受制于分數(shù)(特別是低年級兒童),沒有智力活動的歡樂,沒有認識的歡樂,就必然把學習變成一種枯燥無味的苦事了。蘇霍姆林斯基說過:“如果孩子一連得了2 分,他就同自己的命運妥協(xié)了,覺得無所謂了,求知欲的火花被熄滅了,第二次點燃求知欲的火花是多么難呀!”“只有當兒童學會重新做作業(yè),同時產(chǎn)生了歡樂感和自尊心的時候,我才開始給他打分數(shù)?!彼?,他提出“讓學生抬起頭來走路”的口號。
肇慶市立德學校 備案編號:粵ICP備2023011843號
咨詢熱線:13929871021 劉校長(微信同步) 18027809100 黃主任(微信同步)監(jiān)督電話:13929871021 劉校長
地址:肇慶市端州區(qū)紡織路口(火車站向梧州方向2公里處)
技術支持:希百信息
地址:肇慶市端州區(qū)紡織路口(火車站向梧州方向2公里處)
電話:18027809100 郵箱: |
|